2024-08-25
八小时之外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进一步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提高宣传工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欢迎阅读参考哦!篇一:宣传方案根据《中共张家界市委宣传部中共 ... [详细]
| 
 范文(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学习总目标: 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愁”情及其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老师用) 学习目标: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自主学习: 一、巩固旧课 1、背默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此词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乐”。 二、进入新课 1、诵读《声声慢》。 2、这首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句话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感情?并指出词眼所在。 答: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南渡后的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愁苦感情。“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传达了这种感情。“愁”是该词的词眼。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3、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菩萨蛮》、《武陵春》、《声声慢》等。《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婉约派正宗词人。 4、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háng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和南宋时期的李清照。清代王士嫘léi将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 四、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1」凄凄惨惨戚戚戚戚:忧愁悲哀的样子。 「2」乍暖还寒时候乍:读zhà,初,刚。这里指写深秋忽冷忽暖的多变气候。 「3」最难将息将息:调养,静息。 「4」有谁堪摘堪:能够。意思是没有人能有摘花的兴致。 「5」怎生得黑得:捱得到。怎样挨得到天黑呢。 「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更加上,更夹杂着。意为细雨打在梧桐上。 「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概括。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 五、朗诵课文,初步感受 ①听录音朗读。词中平声音字较多,平声音的延长性使感情深沉苍凉。故朗读时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以传达深沉的愁苦情感。 ②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和齐读,要求读出愁苦感。 合作探究: 《声声慢》创设凄凉意境,传达愁苦感情出奇美妙,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总结前人研究,最突出的`手法有两点,请把它概括出来,并举出具体例句。答: 1、借叠字的运用,直接渲染凄凉心境。(直接抒情) 2、借情境意象的铺叙,间接表现悲苦心情。(间接抒情)具体例句是: 直接抒情的:“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的: ①借铺叙情境抒情的:“寻寻觅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②借意象描述抒情的:上阕有淡酒、急风、过雁,下阕有黄花、梧桐、细雨。 目标检测: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次第:光景、状况。)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损:指菊花在风雨中凋零满地,显得非常衰败。一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损,词尾,无实义,相当于“煞”。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时候。 2、将诗歌散文化是理解诗词的最便捷的方法和途径,请将《声声慢》改译成散文。 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深秋骤热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旧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能有摘花的兴致。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ái)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这种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呢! 3.背默《声声慢》。 《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 第二课时(老师用) 学习目标: 1、理解这首词巧妙运用叠字、铺叙和借助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2、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遇对作品进行鉴赏,领悟词作形象、声韵的凄美魅力。 3、把握《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离乱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 自主研习: 一、在这首词里,有一句话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找出来。这一句话在 形式上有何特点?在全词中起怎样的作用?又是怎样抒发感情的?答:这个千古绝调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形式上特点是:巧妙运用叠字(14个字,7组叠字) 在全词中起的作用是: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使全词富有音乐美,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增强了感情。 2教学目标: 1、掌握寓情于景的分析方法。 2、感受《声声慢》的意境美,体会婉约词的含蓄美。 教学设想: 1、尝试让学生先背诵,然后质疑,教师再解疑的方法教授诗词。 2、尝试让学生举一反三,以《声声慢》为重点,在分析词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方法,就“情景交融”这一点让学生进行能力迁移。 教学难点: 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教学过程: 1、“背”词:(全班齐声背诵) 2、“解”词:根据学生质疑,教师解疑。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将问题归类:关注字、词;关注感情;关注创作背景及词人生平;关注开头叠词的用法。 3、“读”词:(配乐朗诵)重现情境,感受意境之美。 4、“品”词:教师由学生的质疑,提出学生关注的内容: 何情? 何由? 如何鉴赏? 教师引出意境一词,诠释之后再指出分析意境的.方法之一是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教师提问: l此词写了哪些景? l这些景是如何体现作者情感的? 5、能力迁移 w 《踏莎行》王国维称秦观《踏莎行》中的两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为“词境凄厉”,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总结本课学过的《雨霖铃》、《踏莎行》、《声声慢》三首词的情景交融手法,教师提问: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可以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婉约词的风格特点。 7、作业: 1、自读李清照的《一剪梅》,请任选其中一句分析其情景交融的特点。 2、课外拓展:查找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就此写一篇小论文,分析其婉约词的特点。 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二、教学重难点 教育重点: 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设置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新课导入: 导入语:大文豪苏轼的词风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便把词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来,苏轼可以说是豪放派词人的集大成者。今天,我们要接触到的是另外一种词风,与豪放词的特点截然相反。没错,就是有些同学已经说出来的婉约词。 介绍: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以及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二」朗读词作,初步感知 1、作家作品简介: 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 2、学生朗读,疏通词意,初步感知词作的感情基调; 「1」提问: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引导学生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蕴,和铺垫的感情基调: PPT展示: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4一、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生平及词作背景理解作品。 2、了解词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属性。 3、体会词人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二、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词中表达出的“愁”。 2、背诵全诗。 三、读书指导: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写于李清照晚年。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四、自主学习任务: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2、背诵全诗。 3、思考:那些景物触动了词人的愁思? 明确:(投影)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孤寂落寞悲凉愁苦 五、合作探究: (一)赏析上阕 1、”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反复品读,体会本句的表达效果。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旧时相识”的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思? (二)赏析下阙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一句描绘出词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大胆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诗意的语言还原此句描绘的情景。 3、有人认为,李清照后期词作中的愁绪,只是抒写了她作为一个落难贵妇人的个人哀愁,是低沉的、消极的,对此你是如何看的? 幼儿园爱眼日演讲稿5教学目标 1、诵读品味,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抓住意象,体验意境,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4、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来表现心境方法。 3、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读一读,议一议,品一品。教师为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的发言作好点拨、补充和总结,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眼泪和愁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悲怀愁情的诗词。(让学生回忆有关“愁”的诗词名句)。教师总结:真是愁有景,愁有声,愁有泪;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被词评家誉为“写愁第一高手”李清照的情感世界,用心灵来聆听、来感受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声声慢》吧! 二、作者简介,学会“知人论世” 1、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做最后总结,强调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出示幻灯片李清照简介)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风格清新婉丽;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2、让学生分别猜出《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属前期还是后期作品,以加强学生对作者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鉴赏词要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时代背景,要知人论世,不能孤立地解读文本。 (出示幻灯片,显示前两首词) 三、整体感知 1、学习诗歌,很讲究诵读。况且《声声慢》又是一首词作。我们知道,词极具音乐性。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词,边读边揣摩,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词人的感情。 2、提问:朗读《声声慢》时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学生发言讨论,互相补充印证。 明确:愁苦。 3、让学生自由发言,归纳出本词的朗诵方法并作示范朗读。 4、全班同学按以上几位同学总结的方法齐读全词。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特点。 5、(出示flash朗读课件),听范读,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白自己的不足。 教师总结:诵读不是比谁的气门长,不是看谁嗓门大。诵读有一定的艺术性要求。我们应当以一种和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情绪相协调的感情来掌控好我们的声音。诵读时还应尽快进入角色,设身处地,想象自己现在就是孤苦零丁、凄婉哀绝的李清照。 四、深入探讨,理解意象 1、提问:请大家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出示幻灯片,显示板书) 2、词中描写了哪些场景?面对此情此景,你认为作者当时的心情会怎样? 明确: 淡酒浇愁 秋风急吹 征雁南飞 黄花憔悴 独首窗儿 雨打梧桐 (出示幻灯片,显示板书) 3、过渡:是啊,面对“秋风”“征雁”“黄花”“雨打梧桐”等极易让人忧愁的景象,词人怎能不愁呢?更甚者,连“愁”字都无法表达她忧愁之心。这种把诗歌中的形象、景象与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我们称之为“意境”;其中用来表达情感的形象与景象,我们则称之为“意象”。可以说,在诗词鉴赏中,通过把握意象来理解情感,是我们诗词鉴赏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考虑到高一学生较难理解“意象”,在教学中用探讨的方式在无意识中让学生意识到“意象”在整个诗词鉴赏中的重要地位并学会运用。) (出示幻灯片,显示板书) 4、本词写了哪些典型意象?怎样表达词人内心的愁苦? 明确:淡酒,秋风,过雁,梧桐,黄花,细雨。 教师示范分析“过雁”这一意象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其他意象是如何表达词人内心的愁苦,老师适时点拨释疑。 (出示幻灯片,显示板书) 五、鉴赏品味。 让学生说说《声声慢》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感受最深的意象。 六、师生总结词的鉴赏方法 1、熟读成诵 2、知人论世,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鉴赏。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鉴赏。 (出示幻灯片,显示板书) 七、联想拓展,体验创造美。 请同学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创造美。1、读或唱。 2、写对联,赏意境。 上联:月满西楼,落花流水寄绵绵情思 请同学们据《声声慢》的意境描写对出下联。可以相互讨论,集中集体智慧。(多媒体呈现上联。) 学生讨论酝酿后,交流发言。教师随机评点三至五名。示例并品读: 月满西楼,落花流水寄绵绵情思 雁过南窗,梧桐细雨写点点离愁 (出示幻灯片,显示佳作) 3、请大家用几句诗意的话写写自己的酸甜苦辣,试着使用“借物言情”的写法。 八、布置作业 为了帮助同学更深入地了解李清照,我选了几首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同学们可以任选一首,运用所学方法鉴赏评析。 九、课堂小结 教师自作一首小诗,师生共读一遍表达我们对一代才女的钟爱和敬仰。 《冷月花魂李清照》 生活不幸诗家幸,一路坎坷一路歌。 身在江南思归去,心向故土度进退。 梧桐细雨藏离愁,天接云涛溢豪情。 清丽婉约溢芳馨,自是花中第一流。 《声声慢》教案 6教学目标: 1、诵读品味,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 暑假安全教育班会教案小学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抓住意象,体验意境,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4、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来表现心境方法。 3、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读一读,议一议,品一品。教师为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的.发言作好点拨、补充和总结,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眼泪和愁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悲怀愁情的诗词。(让学生回忆有关“愁”的诗词名句)。教师总结:真是愁有景,愁有声,愁有泪;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被词评家誉为“写愁第一高手”李清照的情感世界,用心灵来聆听、来感受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声声慢》吧! 二、作者简介,学会“知人论世” 1、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做最后总结,强调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出示幻灯片李清照简介)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风格清新婉丽;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2、让学生分别猜出《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属前期还是后期作品,以加强学生对作者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鉴赏词要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时代背景,要知人论世,不能孤立地解读文本。 (出示幻灯片,显示前两首词) 三、整体感知 1、学习诗歌,很讲究诵读。况且《声声慢》又是一首词作。我们知道,词极具音乐性。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词,边读边揣摩,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词人的感情。 2、提问:朗读《声声慢》时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学生发言讨论,互相补充印证。 明确:愁苦。 3、让学生自由发言,归纳出本词的朗诵方法并作示范朗读。 4、全班同学按以上几位同学总结的方法齐读全词。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特点。  | 
        2024-08-04
回顾一年的工作,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自己进行总结,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检讨,也是对自己今后工作的促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通用14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1 ... [详细]
        2025-05-20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欢迎阅读与收藏。1现在 ... [详细]
        2025-04-04
感动在那一瞬间高中作文800字篇一:感动在那一瞬间就在昨天,我们班级的篮球队赢得了校级比赛的冠军,突然间就很感动。我不是那么爱感动的人,就在那一瞬间,就觉得即使夕阳西下,你还 ... [详细]
        2025-04-01
(精选10篇)不知不觉中一个精彩的活动结束了,我们会积累一些相应的经验,不如让我们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一起来学习活动总结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 ... [详细]
        五一劳动节祝福语经典180句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祝福语吧,祝福语是指
        【精品】(精选10篇)现如今,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通知,下达指示、布置工作、传达有关事
        六一儿童节,顾名思义,是指6月1日是属于儿童的节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这一天定为儿
        范文(通用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有时会面对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
        范文(通用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常
        读后感指的是在读过一篇文章、一段话或者是一本书之后,把自己的感悟、体会和启迪写成的
        集锦1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证明的经历,对证明都不陌生吧,证明是核验一个
        【热门】《一百条裙子》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